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有人說:“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也有人說:“獎賞是教育的恩物。”你對這兩種說法有甚麼意見?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有人:“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也有人:“獎賞是教育的恩物。”你對這兩種法有甚麼意見?

“治亂世,用重典”這種富有法家以刑罰為本的觀念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早已根深蒂固。在中國傳統家庭倫理中,長輩猶如至高無上的權威,對後輩施以體罰也顯得理所當然。他們覺得體罰既可警誡後輩,還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因此許多成功的歷史人物,過去亦曾受過“皮肉之苦”。然而,在過去被眾多父母譽為金科玉律的教子方法,在現今的社會內還行得通嗎?

現在社會正處於資訊泛濫的時代,各種資訊唾手可得,並非再是昔日般需由長輩和老師傳授給後輩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年輕一輩只要上網便可搜尋成千上萬有關不同方面的知識,並不再僅局限於接受由父母口述的知識而已。有時,後輩的知識更甚於長輩,令長輩在後輩眼中的優越地位逐漸消退。

此外,現今社會宣揚自由與平等。年青一代開始懂得為維護自己的權利而發聲,並對權威作出挑戰,因此體罰便成為眾矢之的的目標。若教育還停留在“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觀念,定必引起青年人的強烈不滿和反感,更甚者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還會影響學生與家長及老師之間的關係,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乃百害而無一利的。相反,適當的獎賞和鼓勵才是必須的。

獎勵並非只是對學生表現的滿意而已,獎賞同時可鼓勵學生再創佳績。學生亦會視此作為學習的原動力,變得更積極和用功,他們的學習過程亦顯得事半功倍,更有效率。現今教師不能只擺著架子便能令學生臣服,正所謂“亦師亦友”,教師感多與學生交流,並從旁作出鼓勵,令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然而,過量的獎勵便會造成過度溺愛,對學生有負面影響,同樣是不可取的。

教育需要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才可流暢地進行,因此教師和學生的良好關係是十分重要的。適當的獎賞和鼓勵能加深師生間的關係和友誼,有助學習的進程,當然也不可有失教師的身份,所以需要在賞罰中取得平衡。

得知文憑試中文科成績有感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得知文憑試中文科成績有感

一眾學生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懷著緊張的心情等待老師的到來。他們已完成了人生中的一個里程碑﹣﹣文憑試,正等候著老師拿著成績表進來,向各人宣佈他們的前途和命運。課室的氣氛彷彿跌穿了絕對零度,比文憑試開考的瞬間還要肅穆。置身其中,我看著窗外的綿綿細雨沉默不語,心中想著過去六年刻苦求學的成果,將要在今天定下結論。

不知過了多少個難熬的時辰,老師終於緩緩走進課室。他叫著各人的名稱上前拿取成績,有些人興高采烈地回到座位,有些則眼泛淚光。當到我的時候,我緊緊地握著手中的成績表,顫抖的窺探自己的將來。

幸好,我的選修科成績挺好,通識科亦幸有較佳的成績。我鬆了一口氣,感到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然而,我看到中文科的成績後,不禁眉頭一皺,怎麼只有四級?老實說,我對中文科一向沒有抱著很大期望。當中文科文憑試結束後,看到一道又一道艱澀難明的試題,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一面咒罵著文憑試的冷酷無情,一面向蒼天祈求我的中文能安然渡過。幸好蒼天有眼,應許我的大膽請求。但我的腦海中想起了試前中文老師鼓勵我的一番話:“你若能加倍努力,以你的能力,應可達理五級水平。”然而,我未能達到老師的殷切期望,辜負了老師三年來的努力。我拿著成績,一臉茫然……

回想過去的高中生涯,我的中文水平起初徘徊於合格的水平。經過三年不斷的挫折與失敗,我早已對中文幾乎絕望,只要能僥倖合格便已滿足了。但這位中文老師的出現使我重燃對中文的希望。她的循循善誘和無微不至的教導,至今仍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中。雖然偶爾會對老師發下的沉重工作頗有微言和心存怨言,但仍然可以一一完成。

我拿著成績單默默地離開課室,剛巧碰見中文老師。我正想道歉,但她說:“這次你已經盡力了,我也十分滿意,希望你在大學可以錦繡前程。”

我看著她善良的面孔,眼淚已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唐老師是我最敬愛的老師,他不喜歡說大道理,從他平日待人接物,我體會到中國文化可貴的一面。” 根據以上一段描述,試記述唐老師的言行,抒發你對他的感情。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唐老師是我最敬愛的老師,他不喜歡說大道理,從他平日待人接物,我體會到中國文化可貴的一面。”
根據以上一段描述,試記述唐老師的言行,抒發你對他的感情。

學校裏沒有人不知道唐老師是誰,他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同學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我們的班主任常規勸我們要好好向唐老師學習。究竟唐老師有何德何能可以成為我們學校的榜樣?

唐老師學富五車,知識淵博,聽他於公開考試中是十優狀元呢!因此,許多學生都會拿著各科的書本向他請教,他也義不容辭地盡力解答同學的問題。此外,他有著十八般才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每年的才藝表演校方都會邀請唐老師即席表演,每次都贏得觀眾如雷的掌聲。但是現今的科技日新月異,有些電玩對唐老師也是十分陌生的,但他卻沒有拒絕新事物,反而會不恥下問,因此常與學生打成一片。

唐老師為人公正,賞罰分明。記得有一回,有位學生被人被欺負,快將動武之際被唐老師發現。他立刻上前阻止,並向他們嚴厲地說:“中華是禮義之邦,彼此應以禮相待,和諧共處,豈能容下害群之馬丟掉中國人的面子?日後如何放心把中華大業交託於你們一代?”

唐老師的一席話,令同學驚覺自己的過失,忙向老師道歉認錯,同時亦使我有很多啟示。中國人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完整的禮制傳統,正所謂“文史哲不分”,在中文課所學的每一篇文言文都內含豐富的中國文化。

就以唐老師為例,他的言行正正反映了孟子所說的論四端中仁義禮智四善端:他為人仁慈,當有同學不慎摔下樓梯流血不止時,他立刻上前脫下自己的外表披在那位同學身上,然後緩緩將其攙扶至校務處;他常以禮待人,除對其他同事友善外,對同學亦照顧有嘉,因此博得同學們的愛戴。而有四善端而能將其傳播開去,更乃善者之上,而唐老師更是此方面的表表者。

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師”。我定必以唐老師的言行為榜樣,令自己也可達至“禮仁義智”的境界。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談談青年人應如何克服困難


二零一三年二月十七日

談談青年人應如何克服困難

每日報紙上不難找到一兩則有關青少年為了逃避學業或家庭上的困難而離家出走,更甚者生起輕生的念頭。有些人或會不勝唏噓,慨嘆生活對這些青少年的冷酷無情,致使他們走上不歸路。我卻覺得,是社會沒有給予他們面對逆境的機會,才令他們站在突如奇來的衝擊面前卻無從招架。

當下社會資源豐足,任何東西都可唾手可得。青年人根本不需為此作一番拼搏便能輕易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漸漸他們便生活在一個似是而非的錯覺中,以為所有事物不用付出便能予索予求。這個錯覺一直陪伴著他們成長,直至殘酷的現實令他們驚醒到一切背後都總有代價,只不過是由他們的父母默默承擔而已。

上世紀資源匱乏,昔日的食物配給、水荒、木屋區等,對於青少年父母仍然歷歷在目。為了不讓下一代日日為生活擔憂,父母盡能力向青少年提供最好的一切。有些甚至晉身為“怪獸父母”,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為其挑選將來就讀的小、中、大學,更為其面試謀取高薪要職。孩子在這些安排下失去了自己選擇的自由,同時也漸漸失去了獨自抉擇的能力。

於這樣的溫室裏成長的青少年,當面對重大問題需要獨自解決時,他們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因為這些重大困難通常都是由他們的父母為其作出決定。當他們無法克服困難時,或會抱怨社會和生活的不公,以及沒有人幫助他們。青年人繼而選擇逃避問題,因為他們覺得總有人為他們解決問題。然而,問題只會接踵而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青少年要克服困難,首要條件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勇敢面對困難。困難其實並不可怕,反而是一個挑戰自己的大好機會。人們就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才能變得更堅強、成熟。自己充滿自信,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同時亦要勇於承擔失敗,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此外,青年人不應太倚賴父母,要學會自立和自己計劃未來。父母未能一直陪伴在側,要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立足,就必須懂得獨立,自己克服一切逆境。身為父母亦不應過份約束孩子,反應鼓勵他們多見識世面,給予他們多點自由,讓他們多了解社會百態,這將會是他們將來融入社會的一大優勢。

克服困難並不難,只要不要逃避問題,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避免過份倚賴他人,一切再困難的問題也能輕易解決。

雨夜的鈴聲,令我想起……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六日

雨夜的鈴聲,令我想起……

半夜裏,夜色已深,夜幕籠罩著整個地方,外面下著大雨,偶爾夾雜著雷電的咆哮。街上七彩斑斕的霓虹早已熄滅,只剩下漆黑的夜空。許多人此刻都已進入夢,唯獨我仍在辦公室裏埋頭苦幹。

面對桌前堆積如山,彷彿永無止境的工作,我不禁感到洩氣,慨嘆前路茫茫,但還得繼續做下去。手機忽然傳來熟悉的鈴聲,使我不得不從繁重的工作中抽身。眼看來電顯示閃鑠著“家”這個字,我的思緒倏然回到了遠方故的那棟老房子。

我們一家五口,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父母一直教導我要發奮圖強、光宗耀祖,當弟妹的好榜樣,這漸漸成為了我的人生目標。後來,為了應付弟妹高昂的升學學費,我畢業後便要離別井,到大城市裏打拼。

起初人生路不熟,在繁忙的都市裏難免會遇到不少挫折。然而,這些艱難的月我都已一一熬過。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弟妹如今都已學有所成、飛黃騰達,父母的心願也總算有個了結。

月不饒人,父母年紀逐漸老邁,父親更因行動不便而經常留在家中。記得十數年前回探訪雙親時,那天也是下著大雨,只見老房子變得破陋不堪。門上的油漆因為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而變得斑駁剝落,佈滿暗紅色的銹跡。母親熱情地招呼我進來,生怕我因下雨而著涼。漸漸地,他們不再關心我的前途,相反,他們開始關心我的近況和健康。每次我把家用給他們時,他們總是喃喃地:“其實,金錢並不重要……”當我準備要離開時,他們露出不捨之情,其後問個時再訪。我稍稍遲疑,然後輕輕地下一句“有空會來”便走了。

誰知一去就是十多年,在這段日子裏,我無時無刻都在辛勤工作,賺盡所有金錢,恐妨會令父母失望,終於成為公司領導層。但身居要職的同時,迎面而來的工作亦隨之增多。我也曾想過回,但常因工作繁重而打消了念頭。在這極大壓力中,我忽然領略了一個道理:金錢只是身外物,親情比金錢更重要。父母都已年華老去,若不及時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恐怕會來不及。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啊!

手機還在響著,我接聽後顫抖地問:“你們身體還好嗎?”聽著聽著,兩行熱淚早已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