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有人說:“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也有人說:“獎賞是教育的恩物。”你對這兩種說法有甚麼意見?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有人:“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也有人:“獎賞是教育的恩物。”你對這兩種法有甚麼意見?

“治亂世,用重典”這種富有法家以刑罰為本的觀念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早已根深蒂固。在中國傳統家庭倫理中,長輩猶如至高無上的權威,對後輩施以體罰也顯得理所當然。他們覺得體罰既可警誡後輩,還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因此許多成功的歷史人物,過去亦曾受過“皮肉之苦”。然而,在過去被眾多父母譽為金科玉律的教子方法,在現今的社會內還行得通嗎?

現在社會正處於資訊泛濫的時代,各種資訊唾手可得,並非再是昔日般需由長輩和老師傳授給後輩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年輕一輩只要上網便可搜尋成千上萬有關不同方面的知識,並不再僅局限於接受由父母口述的知識而已。有時,後輩的知識更甚於長輩,令長輩在後輩眼中的優越地位逐漸消退。

此外,現今社會宣揚自由與平等。年青一代開始懂得為維護自己的權利而發聲,並對權威作出挑戰,因此體罰便成為眾矢之的的目標。若教育還停留在“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觀念,定必引起青年人的強烈不滿和反感,更甚者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還會影響學生與家長及老師之間的關係,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乃百害而無一利的。相反,適當的獎賞和鼓勵才是必須的。

獎勵並非只是對學生表現的滿意而已,獎賞同時可鼓勵學生再創佳績。學生亦會視此作為學習的原動力,變得更積極和用功,他們的學習過程亦顯得事半功倍,更有效率。現今教師不能只擺著架子便能令學生臣服,正所謂“亦師亦友”,教師感多與學生交流,並從旁作出鼓勵,令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然而,過量的獎勵便會造成過度溺愛,對學生有負面影響,同樣是不可取的。

教育需要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才可流暢地進行,因此教師和學生的良好關係是十分重要的。適當的獎賞和鼓勵能加深師生間的關係和友誼,有助學習的進程,當然也不可有失教師的身份,所以需要在賞罰中取得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